KIINA:照见本地风土的微光


想到北欧及它的食物,你会想到什么?性冷感,简约,抑或是发酵?


如果用这些词语去定义 KIINA,显然有些一孔之见。Kiina 这个词,在芬兰语中是中国的意思。而它作为一间使用 100% 中国食材的餐厅名字,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照,是北欧视角下的创意料理,是中国食材表达的另一种可能性。



第一次来到 KIINA,确实让人联想到哥本哈根的某些餐厅之感,休息时间木质的大门紧闭,客人到访之后缓缓移开,关上门,便闻不见市声。在一栋商业建筑内部,有着这样一家餐厅,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意味。


而当你真正进入餐厅内部,坐下来,你会发现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芬兰、北欧这类的词汇是表象,空间中用到不少的木质材料,比如桌椅,类似屏风可移动镜墙边缘,以及空间设计中大量弧线的运用,是用东方文化中不偏不倚的温润抵消了北欧风格(Nordic style)中过于硬朗的坚毅。棱角分明的结构被隐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客人可以轻松坐下来的安住。



不过,转个弯再往里走,光明置换出“黑暗”,内部的 chef’s table 映入眼帘,那是餐厅菜品研发的大脑,或者说心之所在。也是整个餐厅设计中最幽微,深邃的地方。chef’s table 的桌面汇聚了光线,其他地方暗下来,像是舞台的中央,预示着今晚会有好戏上演——一道道盘中好菜。



主菜:青花鱼、马蹄、芹菜根、当季蔬菜、木姜子


前菜:鲍鱼、茴香、茄子、黄葡萄酒


甜品:白草莓、荔枝、番石榴、奶油荔枝


KIINA 的整体布局与设计,会给首次来到这里的客人许多意外之喜。比如空间中反映出的光明与黑暗,喧嚣与宁静,柔和与坚毅,它们看似两两矛盾,但又十分自洽。正如同认识了餐厅的创始人 Kenny 之后,这种跳脱感更加深化。


和许多传统的餐饮创始人不同,Kenny 身上透露着书卷气,一问之下才知道,他的本业是古建筑修复,比如上海民国时期留下的洋房、教堂等等。修缮古建很重要的一点——修旧如旧,一方面弥补残缺的部分,另一方面保留时光镌刻下的肌理感。Kenny 把对于古建的喜欢也融入到了餐厅设计中,餐厅酒窖内的墙壁便是沿用了古建筑中的清水墙,复古又时髦。



“开一家餐厅的初衷很简单,是希望让自己有个可以停下来,吃饭放松的地方。”Kenny 说。


从高中开始,他就去到了美国念书,回国之后进入国企,和他在美国的生活大相径庭。很多时候,他在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中博弈着。直到朋友经常带他到不同的餐厅吃饭,虽然已经忘了到底是哪家餐厅,但是他在用餐时终于获得了放松的感受,那种奔波和不适感在一餐饭中被消解了,他记住了那一刻。



因此在拥有了一家自己的餐厅时,环境带来的舒适感,显得尤为重要。“我不想让室内的装修过多吸引了食客的眼球,好的餐厅氛围,是让你感受不到过多的修饰感,可以专注于食物上。”


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Kenny 并没有想好自己要开怎样的一家餐厅,他飞去日本,把各色顶级的日料吃了一圈,也冒出过开一家日本料理店的念头。直到遇见了现在的餐厅主厨 Peter,彼时还在教授分子料理的 Peter,做了一场 pop up,Kenny 恰好是这场快闪的座上宾。


“Peter 在回国之前也在国外的很多米其林餐厅工作过,吃完那一餐,我很感动,里面用的都是 100% 中国本土的食材。我在食物中感受到了我们之间共通的东西,受到国外文化的熏陶,但是现在做的都和中国本土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是我就想,如果我们能一起合作开一间餐厅,可以为中国的食材、餐饮的前进做出一些哪怕是微乎其微的推动,那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主菜:鱿鱼、麻薯、三文鱼籽、菜圃


作为一家主打创新料理的餐厅而言,在概念上本身就让人有个食客接受的过程,Kenny 和主厨商量之下,决定采用 100% 的中国本土食材,这又是一道难过的坎。“很多食客比较难接受,觉得用中国食材,就是在为情怀买单,其实不是的,在我和后厨团队大量采风的过程中发现,中国有太多地方的小众食材没被发现了,无论从品质,还是料理的可能性,都非常可圈可点。”



tasting menu 变革了七版,唯一保留的食材便是白鹭鸭。这种鸭来自福建,鸭皮丰盈,油脂少,当地人一般用它来煲汤,煲出的汤水没有厚重的油脂感,独有一股清香味。而 KIINA 的料理方式则是使用烟熏炭烤,入口弹性十足,在新一季的菜单中用它搭配来自甘肃的青麦仁,有种类似于吃意大利 risotto 的口感,却又清香四溢,是实打实的中国食材,幻化出的不同味道。Kenny 在当地养了 3000 只,以更好的鼓励当地人保留这个鸭的品种,以及用更好的方式养殖。



KIINA 对在地食材的挖掘,远远不止白鹭鸭一种,福建的洋姜、上海的洛神花、内蒙的和牛、广西的防风根、安徽的板栗、宁夏的百合、长白山的松针……KIINA 菜单上这些食材产地的标注,宛若构成了一幅以食材为丈量标准的中国地图。


是北欧视角的中国,是中国人对中国食材的另一种诠释。这种概念,和餐厅的设计是一脉相承的。餐厅内部洁白的墙壁就如同“白盒子”,是一张空白的画卷,等待着被涂抹,被食材和创意之光点亮。


对于中国食材的探索不是容易的事,也免不了遭受质疑,在 2023 上海《米其林指南》中,KIINA 入选了米其林推荐餐厅,无论对于 Kenny,还是团队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鼓励,“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


未来的 KIINA 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如 Kenny 所说:“一定会更成熟、更完善,更贴近我当初对它的期待。”它也将化身一道光,哪怕只是微微一束,也会把本地风土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