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7日
她是谁?!为什么安迪沃霍尔、大卫霍克尼和劳森伯格都抢着送她画
在1932年的今天,一个寒冷多雾的早晨,一个有趣的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她眼睛紧闭,肩膀和上臂有一缕细细的黑发。大约十天过去了,她才啪地一下睁开眼睛,她的父母惊讶的发现自己正凝视着一双紫色的眼眸。
拥有这双紫色瞳孔的她或许想不到,她将会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隗宝。
她就是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提起伊丽莎白·泰勒,大家会想到什么?
“8次婚姻7个丈夫”、“数不清的钻石”、接着又会提到那是一个差点儿让一个电影公司挂掉的《埃及艳后》。
不过在这些标签的背后,这位女子拥有着令人嫉妒的完美人生——有颜、有钱、有名又有品位。
说到品位,先不说伊丽莎白·泰勒挑男人的眼光,她对艺术着实有着绝对优秀的鉴赏能力。
比如这副梵高(Vincent van Gogh) 晚期作品《圣雷米疗养院与教堂风景》,以1600万美元(约11亿人民币)的成交价让当年的媒体纷纷炸开锅。
没错!这副画便是来自于伊丽莎白·泰勒的收藏。
数张大师稀有作品现身在伦敦佳士得2012年的拍卖会现场。让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家专家焦万纳·贝尔塔佐尼(Giovanna Bertazzoni)惊呼:
“她不只是一个买家,
她是一个真正的收藏家。”
是的,“唯有爱和珠宝不可辜负”让她生活中另一部分黯然失色。正如同她的光芒掩盖了她的两尊奥斯卡影后奖杯,她的艺术收藏直到她离世的拍卖会才被人知晓。今天我们公开她生前的艺术收藏,一探她斑斓的世界。
01
家如“美术馆”的巨星
#伊丽莎白·泰勒,aka印象派艺术历史上最厉害的藏家之一
伊丽莎白度过后半生的家位于加州贝莱尔Bel Air,她曾这样描述她的家:“到处都是零零碎碎的东西——雷诺阿的零零碎碎——还有,你知道,使它有家的感觉的东西,真是一个温馨、甜蜜的地方。”
从梵高到大卫霍克尼,从古典油画到当代版画......你会惊叹于这个人怎么什么都有???
在那一代的收藏者中,有很多人都购买过德加。伊丽莎白·泰勒也不例外,但她却选择了相对学院派的早期自画像。
▲德加早期自画像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她收藏的毕沙罗的作品上,毕沙罗固然不是印象派里最显眼的,但他却是印象派的先驱。在他的风景画之下,复杂又具备结构性的构图影响了保罗·塞尚。
▲毕沙罗《厄哈格尼的苹果树》
作为印象派的“忠实顾客”,雷诺阿的作品必不可少。伊丽莎白·泰勒与迈克·托德(the great Mike Todd)短暂充满激情的婚姻中,同样有着艺术鉴赏水准的迈克·托德为了博住院的美人一笑,用雷诺阿、皮萨罗和莫奈的画作装饰了她那间简陋病房的墙壁。
“他知道我有多喜欢绘画。他也喜欢画,但他不给自己买画,而是给我买,”伊丽莎白·泰勒对当时的媒体说道。
▲乔治·鲁奥《Le blessé III, comme il sortait du lit d'orties》
在伊丽莎白 ·泰勒最早的几件作品中有一件是弗朗斯·哈尔斯(Frans Hals)的作品《17世纪荷兰无名男子的肖像画》,是她爸爸在她与尼基·希尔顿(Nicky Hilton)结婚时送给她的。弗朗斯·哈尔斯与伦勃朗同为荷兰黄金时代的肖像画家,二人处于同一时代、同一国度,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经历,以至于两人常常被比较研究。
包括前文提到的梵高作品,也是她爸爸在1963年以伊丽莎白的名义在伦敦苏富比购得,当时只花了9.2万英镑,作为给伊丽莎白.泰勒迟到的生日礼物。
除了爸爸不停地送送送,艺术家也送个不停,其中首当其冲是劳森伯格、安迪·沃霍尔和大卫·霍克尼。
《Liz》创作于1963年,那个年代正好是安迪·沃霍和伊丽莎白·泰勒事业的顶端:安迪·沃霍在60年代的美国掀起一场天翻地覆的艺术革命。而伊丽莎白·泰勒正处在她个人电影事业的顶峰。
泰勒的名气、财富和永无止尽的花边新闻正中安迪·沃霍尔的红心。在这幅画下面,他写了一句:“挚爱伊丽莎白”。
▲“一个大吻!”小纸片
▲安迪·沃霍尔 《Diamond Dust Candy Box 》,1980
大卫·霍克尼的作品,伊丽莎白·泰勒拥有不止一张。
▲大卫·霍克尼《Amaryllis in Vase 》彩色版画,1985年
“亲爱的伊丽莎白和拉里,你的礼物正在装裱中。非常爱你,大卫,乔尔·罗斯柴尔德和约翰。”
波普艺术领军人物劳森伯格
也在送她画!
▲劳森伯格《无题》
▲劳森伯格《Purr》
从伊丽莎白.泰勒偏爱的珠宝款式不难看出,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设计风格与她的口味尤其对口。捷克艺术家穆夏(Alphonse Mucha)和保罗·伯森(Paul Berthon)作为新艺术运动的中流砥柱,必然会被收入囊中。
▲穆夏(Alphonse Mucha)
▲保罗·伯森(Paul Berthon)
还有一些在当时略小众的艺术家,如匈牙利艺术家贝拉·卡达尔(Béla Kádár )、山形博导(HIRO YAMAGATA),如今更是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无价之宝。
伊丽莎白·泰勒对当时年轻艺术家亦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山形博导之前的拍卖纪录从来没超过8000美金,但这幅《伊丽莎白·泰勒肖像》在网络竞拍上直接冲了500倍!
▲山形博导《伊丽莎白·泰勒肖像》,1991年
▲山形博导与伊丽莎白·泰勒
▲ 山形博导《巴黎圣日耳曼大道外的大雾天》,1990年
与珠宝不同的是,作为艺术品藏家的她并不属于“后起之秀”。伊丽莎白·泰勒的艺术收藏阶段从5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她对艺术家的选择是那个时代当下的潮流。
毕竟艺术商老爹和演员妈妈的基因让她从一出生就荡漾在艺术的海洋里了。
02
像爸爸一样时髦
#来自父辈的收藏基因与眼界
伊丽莎白·泰勒与艺术的羁绊要从她的爸爸弗朗西斯·泰勒(Francis Taylor)说起。
▲伊丽莎白·泰勒在爸爸弗朗西斯·泰勒位于比弗利山酒店的画廊
弗朗西斯·泰勒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在姨夫霍华德·杨的帮助下,来纽约打理姨夫的画廊。他干劲十足,即便去欧洲度蜜月也不忘搜罗一大批名贵油画回美国充实画廊;他优雅得体,备受顾客的欢迎,也因此结识了一大批上流社会的人物。
返回伦敦后,泰勒夫妇搬进了原属于奥古斯都•约翰(Augustus John)的房子。
奥古斯都•约翰是英国知名的后印象派画家和顶级的肖像画家,他笔下的人物从萧伯纳到《德伯家的苔丝》,皆是和他一样杰出的人群。但他更出名的是他的波西米亚生活方式——浪漫、自由、不靠谱,一喝醉了就爱撕画,也不把自己的作品当回事。在他搬离房子之后,连墙上的画也一并扔给了泰勒夫妇。
▲奥古斯都•约翰(Augustus John)
爱惜作品的弗朗西斯·泰勒自然不会放过这些好东西,连同被奥古斯都•约翰撕毁的画也被他精心贴起来。
▲被重新拼贴好的奥古斯都•约翰作品
“……弗朗西斯·泰勒拿走了我所有心爱的画和东西(我在一阵疯狂中撕掉了许多,但他又把它们拼在了一起!),奥古斯都”
时至今日,不少艺术界人士都认为,奥古斯都•约翰的名气是拜弗朗西斯·泰勒所赐。但毋庸置的是,这批画也让泰勒一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年幼的伊丽莎白·泰勒和母亲萨拉·泰勒
▲在床上看漫画的伊丽莎白·泰勒
就这样,伊丽莎白·泰勒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战争的脚步已经临近,安宁祥和的生活很快就会被打破。
03
走向东海岸
#堪比美术馆的比弗利山庄豪宅
二战期间,他们一家搬到了阳光明媚的加州。由于在英国的金融资本都不允许出口,弗朗西斯·泰勒将自己的投资以艺术品的方式带出了英国,并在爱丽舍宫(Château Elysée)开了一家画廊,没多久就搬到了名流云集的比佛利山庄。正是在这里,文森特•普莱斯(Vincent Price)和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等名人都曾在那里一掷千金购买艺术品,
▲伊丽莎白·泰勒在爸爸的画廊帮忙
伊丽莎白·泰勒也有了新的生活轨迹:白天上学,晚上到画廊温习功课。
后来,弗朗西斯·泰勒很快就在他的女儿身上发现了大收藏家的潜质。
在上世纪60年代,伊丽莎白•泰勒在父亲的建议下,购买了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大师作品:梵高(Vincent Van Vogh)、德加(EdgarDegas)、雷诺阿(Renoir)、毕沙罗(Pissarro)等等,逐步建立收藏体系。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的法国和英国的油画及素描收藏。
这其中也包括了她继承的一大批重要作品: 无数张老爷子自己代理的奥古斯都•约翰(Augustus John)、法国野兽派艺术家(Maurice de Vlaminck)和P. GAGNI。
▲ 奥古斯都•约翰《Irish Composition 》
莫里斯·德·弗拉曼克是梵高的终极粉丝,作画爱用强烈的对比色彩,在他看来,颜色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莫里斯·德·弗拉曼克《Village sous la neige 》
▲莫里斯·德·弗拉曼克《Le tabac》
▲P·GAGNI 《Rue St. Honoré, Paris》
两代人的一生的收藏,你酸了嘛?
但伊丽莎白·泰勒却说:
“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看管人,看管着我收到的那些特别的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