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
最有价值的艺术家之一,带您探访92岁Alex Katz上海solo画展
在1950年抽象主义印象画当行的年代,他的妻子对他说:“任何一个有头脑的画家都会去画风景。”而他作为艺术家的天性执拗,觉得自己就是对那些东西就是不感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对。时过境迁,当今艺术世界的潮流便正趋向“人物像”发展,或许有一天这样的潮流还会改变,但是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才是活着的意义,执拗是他对信念的守候。
▲ Alex Katz
今年5月,Alex Katz首次登陆上海,来到“复星艺术中心”,带来国内首次美术馆级别大展。此次展出了他2000年之后的作品,展览分一共两层,分别在复星艺术中心的二楼与三楼,通过涵盖绘画、剪贴画和雕塑等30余件代表性作品以及影像和书籍文献,展现艺术家近60年的创作脉络和其对具象绘画艺术执着不懈的探索。
如果说齐白石60岁才开始“衰年变法”,那么Katz70岁后的作品更让人期待。我们的编辑也提前来到展馆,带领大家提前开启一场神秘探访……
艺术中心门口的雕塑作品《舞者》,被Katz敏锐的捕捉了舞动的瞬时状态,用流畅的粗线条轮廓勾勒出肌肉曲线。
▲ 艺术中心门口Katz创作雕像《舞者》
这部作品不禁让人回想起Katz在2015年与Art Production Fund合作在纽约barney’s麦迪逊大道展出的橱窗作品。
▲ Katz展在纽约Barney's麦迪逊大道展出的橱窗作品
同样是粗黑的轮廓线,不同只是表现手法:一个是雕塑,另一个则是绘画。黑与白的对比,强烈的突出了服饰的廓形,而对具有如此鲜明特点的颜色,katz解释说:“比起鲜亮斑斓的色彩,它们并不是受到人们欢迎的,但对于纽约这座城市来说是最完美的。” 他没有错的,在无人街头或许难以感受,但在白天热闹的麦迪逊大道,黑白是唯一使人们从繁忙的生活中跳脱冷静的色彩。
▲ Katz展在纽约Barney's麦迪逊大道展出的橱窗作品
而回顾Katz过往的作品,这绝非他时尚的初体验。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一直认为时尚与艺术是分不开的,他敏锐的时尚审美能力,使他的画作无数次的成为时尚潮流的预言家。
而在Katz过往时尚画作中最无法让人忘怀的,同时也是时尚界举足轻重亘古不变的经典穿搭 —— LBD “小黑裙”。20年代最先由香奈儿女士设计,简单的剪裁、中立的颜色以及百搭的特点,使它在任何场合都不会显得突兀或是黯然失色,几乎是每一个女孩子衣柜中的必备。
▲ “The Black Dress” “小黑裙”(1960)
不知是无意的灵感,还是有意的举动,Katz的作品中总是或多或少参与着对时尚经典的记录,而这幅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及画中人不断变换的姿势,让人过目不忘。
而对于极简艺术热衷的设计师Calvin Klein曾在他“小黑裙”的作品上留言说:“I…love what a simple black dress says about the woman who wears it."( 我很喜欢一个简单的黑裙却能完整的呈现一个女人的性格与特点。)
但这或许便是极简艺术的意义。
▲ Impala (1968)
在这辆红色奇瑞中坐着的女孩曾被评论为时尚界女魔头Anna Wintour说过的一句经典:“a clean, minimal, gorgeous young woman who couldn’t be anything but an American girl."(一个干净简单漂亮的年轻女孩除了美国女孩无法成为其他。)言简意赅的总结了整幅画的氛围,而Katz也直言:“我的style就是美国的。”
而仔细看女孩的穿着: 马尾辫、条纹衫外加简单的夹克,把这幅画放在70年代、80年代亦或是今天都毫无违和感,画面的清新也从画布中扑面而来。
而擅长人物画的Katz, 主角常是家人、画家、朋友......他们仿若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从Katz画中走了出来。抹去了背景和人物之间的空间,在消除远近感的单色背景上果断地进行剪裁、扩大,展现了这些人物的半具象状态。
▲ 位于二楼的展览
这次非传统意义的展出方式,Katz本人特意为这次展览录制的6分钟视频,也讲解了这一次他将“真人大小”这个概念从不同层面的意义中结合起来,带给大家的“当代绘画雕塑”背后的理念与想法。
▲最右为Katz为展览录制讲解视频
其中出现得最频繁的一张面孔,莫过于Katz的妻子Ada:略带笑意的看向远方,又或者“驻足”在此欣赏丈夫的作品,在Katz凝视中Ada,呈现出了生动而沉静温婉的面貌,仿佛也成为了一位参展者。
▲ 位于二楼的展览
说起他与妻子Ada的爱情,为人津津乐道。相爱数十载,资料记载Katz大概画了她260多幅画像,而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他说自己画了超过1000幅!像是被误会的小朋友急切的辩解,看得出他对爱情依旧保有初心,依旧简单纯净。
▲ 夫妻两人分别站在Ada画像旁
他又接着说:“Ada是一个极其优雅又很接地气的女人。她可以是一位好的妻子,在家中做着家务,她又可以同时摇身一变成这位美丽的女人,她是无产阶级者,她又是一位母亲。她在每一个角色里变换自如,她绝对不是某一种类型的女人。”
▲ "Ada"(2011)
▲ "Ada and bathing cap" - "Ada戴着浴帽"(1982)
▲ "Ada with flowers" - "Ada和花"(1980)
▲ "Ada Ada"(1991)
听完他回答这段话,突然升起莫名的感动,想起了钱钟书曾经评价妻子杨绛的一句话:“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Katz工作室
绝不被局限于某种角色,女性可以是母亲,是老师,是食医,她又是她自己,每一个人女人都曾是公主,是天使,因此也在深夜会偷偷拿出他们压在箱底的“羽衣”。对女人拥有如此理解,也不难想象,Katz以女人为主题创作了很多作品。
1977年,Katz在纽约最繁华的时代广场展出名为“九个女人”的公告牌,高20英尺长240英尺,环绕着23个女人的头像。这个公告牌为平时拥堵的地段增添的轻松飘逸的感觉。
1977年时代广场Katz“九个女人”大幅作品
而在2010年1月,Katz的作品突然出现在纽约的计程车。他及其他2位艺术家与Art Production Fund合作为纽约160架计程车装扮艺术。
纽约计程车“Art Adds”项目
女人似乎是Katz画中循环的主题,而编辑也在采访中询问他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他只是简单的说了句:“这些作品是我对女人的致敬。” 简单的话语却在当今的背景与话语环境下,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宽慰。
而浏览展厅中会发现几个醒目的大字“Reality is now””真实即当下”,这便是他作画的基本也是生活的准则。
▲ 第一空间展厅
Katz 18岁从军队回来后,便被TOP5%的Cooper Union录取。在接受本刊采访的时候自己也说:“那是一所非常难进的学校。” 在他进到学校之后,便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我决定老老实实的在老师设定的范围内作画学习,之后重新思考我到底想如何创造艺术。”Learn the rules to break the rules, (懂得规则才知道如何打破它)
▲ 年轻时的Katz
他这一时期的想法充满了年轻人的反抗精神,但同时也是忠于自己的体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没必要在别人的牢笼中舞蹈。
而真正改变他绘画方式的是那之后的一个暑假Skowhegan school发来的奖学金邀请,也是那里找到了他现在一贯创作手法“immediate presence”(画在当下)
▲ Katz学生时代在纽约地铁中的速写
“Skowhegan是个画写实主义的学校,我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做的那些现代艺术好像没什么必要,所以我也开始画写实艺术。在Cooper union的时候,加上前期准备,一幅作品通常要花费18个小时左右,而在Skowhegan我半个小时就花完了,不需要任何前期准备。我很喜欢这种无意识下作画的状态,并决定要一直这样画下去。”
▲ Katz学生时代在纽约地铁中的速写
在三楼的展览里,便会清晰的发现Katz在画作上于肖像与风景两个方向的上的探索之路。
▲ 位于三楼的展览
Katz不仅迷恋于身边人的面孔,同样也深受自然光线的影响,着迷程度甚于场所本身,他运用抽象画的表现手法,将瞬时间进入视野的光与外部的具象世界呈现在画布上。
▲ 位于三楼的展览
在Video Room中 还能隔空与Katz对话。两支视频记录了他的创作理念以及过程,文献室里你还能一览他的手稿,为你打开Katz创作生涯一个小而确切的横截面。
▲ Video room
而关于再次登陆上海,Katz有话说……
在接受本刊采访讲到此次展览时,他说:“这世界上有一些品质是地球人共有的,有一些价值观是从父母那里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
当你在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你希望你可以讲一个国家的事物传递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引起某种共鸣。因为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是,一些艺术家会旅行而另外一些并不会,我觉得了解中如何对此次作品展反应是让我很感兴趣的。”
▲ Alex Katz
作为最有价值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却鲜少被人见到,主要原因是只在美术馆或博物馆展出,或是从私人收藏的人手中才会看到。92岁的老人,依旧充满热情的每天在工作室绘画,让热爱艺术的人不禁对年老产生幻想……
▲ Alex Katz
虽然执笔的人已经耄耋
但手中画笔的笔触依旧年轻鲜活
笔耕不辍、画作常新
IDEAT理想家也诚挚的祝愿这位艺术家
在将来为所有热爱其画作的人
带来更多的作品与思考
✍
策划:Tyra
撰文、编辑: Cherry Xing
摄影:大野